院士科技服务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院士队伍>院士科技服务中心

院士科技服务中心

2021年11月10日,我创新中心依托单位河北铸合集团兴隆县矿业有限公司与国杰老教授科学技术咨询开发研究院及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李亚栋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并在创新中心共同搭建“铸合国杰院士专家科技服务中心”。本着“友好合作、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谋发展”的原则,决定展开合作。有望实现国家铷铯新兴材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铷铯是新兴战略性资源,在国外得到充分利用,日美欧将铷铯资源80%都应用于高科技方面。美国还将铷铯列为影响国家命运的关键35种矿物资源。我国有着丰富的铷铯资源,但由于技术封锁,使我国对铷铯资源认知不足和应用缺失,形成“有价无市”的被动局面,很多铷铯资源都被加工厂排弃于废水沟,造成资源的浪费。为了实现铷铯新兴材料资源的开发利用,双方将合作共建“河北省铷铯新兴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国家和河北省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和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共同申报国家和省部级各类科研课题。

特聘顾问:李亚栋

1964年11月出生于安徽宿松,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6年李亚栋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化学系助教、讲师、副教授;1998年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博士学位,同年入选首批清华大学百人计划;1999年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李亚栋主要从事无机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研究,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项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 。


人物经历



1986年7月,李亚栋从安徽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9月,李亚栋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
1991年7月,李亚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助教、讲师(1991年7月-1996年7月)、讲师、副教授(1996年9月-1999年3月)。
1995年9月,李亚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1998年7月毕业)。

f0a783becefebd8746bcaf0f209f49f.png

1998年11月,李亚栋入选首批清华大学“百人计划”。
1999年3月,李亚栋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李亚栋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1年,毕业论文《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溶剂热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被评为全国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李亚栋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2011年,李亚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1月30日,李亚栋回到母校安徽省宿松中学进行考察调研。
2014年,李亚栋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李亚栋提出了纳米晶“液相-固相-溶液”界面调控机制,实现了不同类型纳米晶的可控制备;将水热、溶剂热合成技术成功应用于新型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实现了金属铋、钛酸盐、硅酸盐、钒酸盐、稀土化合物等纳米线、纳米管的制备,揭示了液相条件下纳米晶的取向生长规律性;提出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表观电负性概念及其计算经验公式,建立了比传统高温合成金属间化合物、合金材料低400-500度的低温合成方法。
截至2018年10月,李亚栋在国际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Nature(及其子刊),JACS,Angew Chem,PRL,Adv. Mater.,Nano Letters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他引超40000次(H-index超100)。
李亚栋组织教材的编写、翻译等工作,应科学出版社的邀请翻译出版了英国牛津出版社出版的“Instant Notes in Inorganic Chemistry”(《无机化学精要速览》)一书。李亚栋为美国Kluwer出版社负责出版的“Nanowires and Nanobelts materials, properties and devices”(Kluwer Publisher, American, 2003)一书撰写过“Nanowires and Nanotubes of Complex Oxides (Chapter 10)”专题。李亚栋还编写了《纳米材料和器件》(第三章:功能纳米结构的化学控制合成与组装,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一书。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新型无机单晶纳米管、线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项项目
无机功能纳米结构的化学控制合成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973)
金属与金属间化合物纳米晶的可控合成与催化反应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8年
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其应用探索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1)
2006年
低维功能纳米材料的合成、结构与性能研究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1)
2001年
纳米非氧化物的溶剂热合成与鉴定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3)
2000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3)


人才培养

李亚栋在清华大学为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无机化学》、《化学原理》,为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无机合成》、《固体化学》。
李亚栋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他希望学生能和自己一样,通过日常研究工作的不断积累收获新知、逐步成长。他认为培养学生就像训练猎人一样,在掌握一些基本技术的基础上,能敏锐观察到独特之处,判断出关键点。

截至2018年10月,李亚栋已先后培养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30余名,1人获国际“IUPAC青年化学家奖”(2005年),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提名),6人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8人获“优秀青年基金”等人才称号。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02年
第七届茅以升科技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201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评价


主要从事无机纳米材料合成化学研究,致力于挑战金属团簇、单原子催化剂以期实现非贵金属替代贵金属催化剂、探索实现催化新反应,解决催化剂均相催化异项化实验室与工业化技术难题。在国际学术期刊包括Science, Nature,(及其子刊),JACS, Angew Chem,PRL, Adv Mater., Nano Letters,等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被他引超40000次(H-index 超100)。已先后培养博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30余名,1人获国际“IUPAC青年化学家奖”(2005年),4人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人获提名),6人已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8人获“优秀青年基金”、或“青千”等人才称号。

做人、做事、做学问,他坦坦荡荡;“无私、无畏、无仇、无怨、无悔”的信条,他坚守如一,不曾背离。心 怀 “感 恩 之心、敬畏之心”,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求索,为国家、为民族作出自己的贡献。
招聘岗位

微信扫一扫

微信联系